域名到期...
智能工厂助力成都“智造”升级2025工业自动化展|智能制造展|机器人展|智能工厂展【官网】2025智能制造展|2025大湾区工业博览会|
2025深圳国际智能制造及工业机器人展览会
时 间:2025年8月26-28日
地点: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新馆)

智能工厂助力成都“智造”升级

近年来,成都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11月29日,2023年度成都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拟认定名单公布,西门子成都数字化工厂等35家企业入选智能工厂,成都一汽富维延锋彼欧汽车外饰有限公司汽车保险杠数字化车间等73个车间获评数字化车间。

截至目前,成都共有48个智能工厂和110个数字化车间。

“35+73”

成都智能工厂扩容

记者注意到,2022年成都共13家企业入选智能工厂,37个企业车间上榜数字化车间。此次,成都共有35家企业入选智能工厂、73个车间获评数字化车间,合计108家企业入选。

近年来,成都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智能制造,探索制造业转型发展新模式,专项制定《成都市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认定管理办法》,积极培育48个智能工厂和110个数字化车间,打造4个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31个优秀场景,2家单位获评国家“数字领航”示范,建成2座全球“灯塔工厂”,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今年是开展市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认定的第二年,200余家企业积极申报,经过区(市)县推荐、专家评定,最终认定智能工厂35个,数字化车间73个,较去年认定的13个智能工厂和37个数字化车间,分别增长170%和97%。

相比2022年,成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大幅提升,这是如何实现的?

近年来,成都大力建设制造强市,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并出台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业互联网、高端软件等一系列政策,全流程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专项制定《成都市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认定管理办法》。

同时,根据《成都市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成都将聚焦重点和传统产业领域,开展典型示范应用,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建成300个数字化车间、50家智能工厂,培育10家全国甚至全球领先的标杆智能工厂

两大支柱产业智能化程度居前

建设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载体,是加快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的有力抓手,也是体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果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成都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智能制造,探索制造业转型发展新模式。

从区域分布看,智能工厂集中在龙泉驿区、成都高新区、新都区、郫都区、温江区等五个四个区(市)县,全市50%的数字化车间汇聚在龙泉驿区、成都高新区、温江区和新都区四个区(市)县。

从行业分布看,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两大支柱产业数字化转型呈集群化发展,其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占总数的54%。其中,智能工厂数量最多的产业是电子信息,有17家,占总数的35%,主要集聚在智能终端、电池储能等细分领域;47个数字化车间数量高聚合在装备制造产业,占总量的43%,智能终端、食品、新材料、汽车等四个细分领域数字化车间占总量50%。

从产业发展看,龙泉驿区作为西部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聚焦加快汽车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型步伐,发挥一汽大众、领吉汽车等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汽车产业高端研发、生产制造、技术创新、产品服务全链条融合发展,交出以汽车产业链为主24个智能工厂及数字化车间的优秀“成绩单”,总量位居全市第一。

此外,成都高新区、新都区、郫都区拥有智能工厂及数字化车间占全市近30%,形成电子信息产业集聚效应。崇州市是全国五大家具产业基地之一,20余年来深耕家具产业全链条发展,引育全友、明珠、索菲亚等四家全国家具行业十强企业,带动超千家家居制造与配套企业集群成链发展,建成9个家具产业类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产业生态发展显著。

企业实现降本增效

数字化赋能制造走向“智造”

不能转、不敢转、不会转,当下不少企业对数字化转型仍存有困惑。那么,数字化转型对于企业而言究竟带来怎样的改变呢?

在通威太阳能5G智慧园区,记者找到了答案。据通威太阳能公司总经理周华介绍,与同等产能的通威生产线相比,智能制造生产线用工减少约62%、能源消耗降低约30%、生产效率提升约161%。

在“智造”的加持下,通威太阳能光伏电池全球年产能达90GW,累计出货量突破160GW,送至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降本之外,还带来了企业效率的提升。位于武侯区的上市公司中密控股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公司现有优泰科(苏州)、大连华阳、四川日机、自贡新地佩尔阀门四家子公司。

该公司信息化总监邓杰介绍,在实现数字化转型后,集团内部公司之间的生产协同由过去7-10天缩短为1-3天,生产运行效率提高了40%,产品的生产周期由原来的60天减少到现在的40天;成本核算的精度提高了20%以上,成本核算工作由五天压缩到一天;营业收入从2017年的4.21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9.67亿元,2023年预计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

针对企业不能转、不敢转、不会转难题,成都开展免费数字化评估诊断,提升企业数字化改造意愿。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度咨询诊断服务面向全市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绿色食品等重点行业450余家企业分四个阶段持续开展。其中,超过90家企业收到了数字化转型的专属方案。

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成都将以推进企业利用数字化技术、运用数字化设备为“点”,以数字技术赋能产线业务、建设数字化车间为“线”,以整个企业实现业务数据联通、建成智能工厂为“面”,以龙头企业数字化转型内部延伸到外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发展成“体”,由点到线,聚线成面,面动成体,梯度培育“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国家级示范工厂/灯塔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