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工厂让显示产业盛放“繁花”
3月14日—17日,2024年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在上海拉开帷幕。展会上,TCL、格力、创维、惠而浦等众多家电品牌竞相展示其最新成果,一场视觉创新与智慧制造的双重盛宴呈现在众多观众面前。
而在距博览会90公里外的苏州工业园,TCL华星制造基地内,产线上的各类机械臂正24小时不停运转。今年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上,TCL的电视、电竞等高端显示屏就出自这里。
3月15日,封面新闻“新经济·再出发”长三角探访小组走进了TCL华星苏州产线。在这座业内唯一能量产4k分辨率、240Hz刷新率、1ms超低响应时间、甚至是R800超高曲率屏幕的基地,正以怎样的创新研发任技术“狂飙”?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在整个产线生产中催生出的哪些“进阶版”科技成果?
我们在实地探访中寻求答案,解密智慧生产线中取得新突破的一个又一个发展“密码”。

无人工厂创新再进阶
3月的苏州微风拂面,这座能和天堂媲美的城市,在春日的氤氲下甚显勃勃生机。
在金鸡湖畔不远处,TCL华星苏州基地坐落于此。阳光下,厂房白色的外墙面显得格外耀眼。走进产线,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叉车横行、人潮群涌的画面。相反,安静整洁的园区环境,光鲜亮丽的作业区,让人很难想象这是一个以制造业著称的基地。
据产线负责人介绍,偌大的厂区只有400余工人三班轮换,相当于每个班次只有100多人在岗操作。该园区前身为韩国三星显示高世代面板厂,由TCL华星历经两年时间完成收购,现在主要从事液晶显示面板和模组及相关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一体的显示器件制造。
记者走进看到,整个工厂生产线,均在密闭空间内完成。“由于显示面板生产环境相对更高,温度、湿度、浮尘等各个指数都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才能确保面板的洁净度,不影响后期使用。”产线负责人说。
2021年,从三星手中全面接手产线后,TCL华星签下“军令状”,从技术到管理的全面升级,要打造全球最大规模的高端电竞屏生产基地。
全面升级从何处着手?要在电竞屏行业中做到规模最大,机遇和挑战如何?
为了全方位提升综合效益,产线从四个维度挖掘生产潜能:提升产品品质、高度自动化、高度柔性化生产、能源管理能效提升。产线负责人进一步介绍到,硬件上,引进了业界最高端的智能化生产设备及工艺,确保了产线自动化水平、智能化水平;在技术上,进一步提升了曲面屏的曲率、包括刷新率、对比度、解析度、响应速度、蓝光护眼等,全方位增强了产线的竞争力;在管理上,建成名副其实的无人工厂,自主研发MES操作系统进一步提高生产管理效率。
“这一做法相当于在天花板上再覆天花板,整个产线不论是智慧制造,还是生产效率,相较以前有很大的提升。”产线负责人说。
2023年,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杨旭东曾表示,中国显示产业规模持续位居全球首位。2022年中国显示面板产值超3600亿元,全球占比48%;显示面板出货面积1.6亿平方米,全球市场占比68.6%,中国已成为显示种类最全、技术创新最活跃、下游应用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另一边来自TCL华星数据,截至2023年3季度,TCL华星TV面板市场份额稳居全球第二,55吋、75吋、98吋产品份额全球第一,65吋产品份额全球第二,8K高端电视面板市场份额稳居全球第一。
这一数据的公布,令整个TCL华星苏州基地热血沸腾。
自主研发技术决胜全球竞争
数据的背后,是自研技术带来的底气。
TCL华星苏州基地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之所以产线能够实现高效运转,离不开TCL华星自主研发的MES操作系统,这也是产线最核心的竞争力,该系统的研发,大大提升了产线管理效率。
“受益于MES这个‘最强大脑’,一片玻璃从投料到出片的时间可缩减至7天。国内一座8.5代线面板厂若要实现满产,大约需要200多名工程师通力合作才能完成,而借助这套系统仅需30人。”该负责人介绍到,在智能化程度、数字化程度、运营效率等方面,MES系统均属于国内同行翘楚。
产线的“技术法宝”不止MES系统。他透露,TCL华星苏州基地与格创东智联合研发的新CIM系统,让产线自动化率达到了国内顶尖水准,彻底摆脱了对国外软件系统的依赖。CIM系统完全自主可控之后,系统技术框架更为先进、系统升级迭代变得更加高效,有力支撑了TCL华星苏州基地的产能扩充及数字化转型变革。特别是在制造周期、交货周期、良品率等方面提升效益明显。
据他介绍,目前,TCL华星苏州基地是业内唯一能量产4k分辨率、240Hz刷新率、1ms超低响应时间、甚至是800R超高曲率屏幕的产线,拥有业界领先的Ti-Cu工艺制程和超高精度的液晶喷涂技术。
“当综合人均产值提升和生产成本下降同时满足,产品将具备更强的全球竞争力,技术使能下,这一天会很快到来。”提到中国科技竞争实力的跃升,他显得非常骄傲。
科技创新之翼使能新质生产力风起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代表着产业体系的现代化程度更高,是构筑起新竞争优势、赢得发展主动的关键。同时对科技创新的精准把握,也意味着可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从“新质生产力”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其作为新阶段激发新动能的决定力量,已然成为诸多公司塑造全球竞争新优势的关键着力点。TCL在半导体显示产业的快速发展,正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典型案例。早先,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也在相关采访中强调了新型工业化与技术创新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他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要通过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驱动、新型工业化和全球化发展这四方面来实现。
这一点和北京社科院研究员、南昌理工学院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王鹏博士的观点不谋而合。王鹏在接受封面新闻专访时表示,新质生产力并不仅仅是新技术的简单应用,它更代表了一种全新的生产理念和组织方式。它强调的是技术、数据、智能化等多方面的融合,使生产过程更加高效、精准和可持续。新质生产力还涉及生产关系的变革。例如,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可能会改变传统的劳动力结构,使生产过程中的决策、协作和管理更加科学、透明。
“传统生产力主要依赖于人力、物理资源和传统的制造方法。而新质生产力则更加依赖技术、数据和智能化设备。”王鹏从多个维度指出新质生产力和传统生产力的区别:在生产效率上,新质生产力由于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应用,通常可以大大超过传统生产力;在环境影响方面,新质生产力通常更加环保,因为它可以更好地优化资源使用,减少浪费和排放。
总结来看,新质生产力,就是新要素、新技术、新产业互动互促中形成的对生产力水平跃升有推动作用的生产力。对于实体企业来说,该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王鹏建议,首先要持续进行研发投入。“实体企业需要不断在科技创新和智能制造上进行投入,以确保自己始终处于技术的前沿。这不仅可以保证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可以为企业带来持续的成本优势。”他进一步阐述:除此之外,还需要建立敏捷的组织结构。即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和技术环境,实体企业需要有一个敏捷的组织结构,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调整产品策略和生产计划。
除了技术投入和组织结构调整,还应该建立人才储备和培养机制。“人才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实体企业需要有一支高素质、多元化的团队,同时还需要有一个完善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以确保团队的持续创新力和执行力。”王鹏强调。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技术导向型生产企业如何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王鹏也给出了一套方法论。首先是技术研发要与市场洞察结合:企业不仅需要进行技术研发,还需要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和消费者趋势,确保自己的技术和产品始终与市场需求相匹配;其次是产业链合作与协同创新:企业需要与上下游的合作伙伴进行紧密合作,共同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形成产业链的协同创新。这不仅可以加快技术创新的速度,还可以降低创新的成本和风险。最后是要进行持续的品牌和市场建设:科技创新最终需要转化为市场竞争力。因此,企业需要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提高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为科技创新提供持续的市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