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名到期...
机器视觉行业面临挑战,但未来仍充满发展潜力2025工业自动化展|智能制造展|机器人展|智能工厂展【官网】2025智能制造展|2025大湾区工业博览会|
2025深圳国际智能制造及工业机器人展览会
时 间:2025年8月26-28日
地点: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新馆)

机器视觉行业面临挑战,但未来仍充满发展潜力

机器视觉行业正面临着一系列挑战,然而,展望未来,这一领域依然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2024年,机器视觉行业洗牌仍将持续,预计将有更多厂商退出市场。”这一预测得到了多位业内权威人士的认同。随着机器视觉技术的普及和开源技术的崛起,新晋企业纷纷涌入,加剧了市场竞争。自2023年起,不少机器视觉企业已感受到破产或转型的压力。

GGII的最新调研揭示,许多公司正在采取应对措施,如裁员、调整业务重心或寻求出售,甚至有的已选择“摆烂”。这背后的原因,一是技术门槛的降低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的价格战,使小型或财务状况不佳的企业难以立足;二是特定应用领域的市场饱和,阻碍了企业的增长。

展望未来,机器视觉行业的发展形势并不乐观。以锂电池行业为例,其前两年的产能过剩已导致市场极度饱和,引发了锂电大厂的裁员缩减。这种市场情绪已影响到机器视觉相关企业,一些企业甚至对锂电项目持谨慎态度,担忧垫资影响自身现金流。

面对整体市场的下滑趋势,埃科光电市场总监保持冷静,认为今年市场虽不乐观,但预计将触底回升。洛微科技营销副总刘飞也持类似观点,预测2024年整体市场不会太乐观,但受2023年影响,市场不会出现爆发性增长。

在此情况下,业内人士纷纷调整战略,通过裁员、减少展会参与等方式开源节流,以期度过行业寒冬。图漾科技创始人CEO费浙平更是直言,今年机器视觉行业不仅将继续下滑,还将面临更激烈的洗牌。那么,曾经繁荣的机器视觉行业,如今是否还能找到利润的曙光呢?
“一定有!”这是各家机器视觉企业给出的坚定回答。费浙平充满信心地表示:“我们今年的目标是工业部分业务翻一倍,移动机器人业务基数虽小,但预计将实现显著增长。另外,与多数企业选择裁员不同,我们今年仍在积极招募新成员。”

广阔市场待探索

尽管当前机器视觉领域的企业面临不少挑战,但长远来看,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和市场需求的持续扩大,机器视觉在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未来,随着5G、物联网(IoT)、人工智能(AI)等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广泛应用,机器视觉系统将进一步智能化和灵活化,提供更高效、精确和个性化的服务。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已达到2097亿元(该数据未包含自动化集成设备市场规模),年增长率达78%。其中,2D视觉市场规模约为152亿元,年增长率为29%;3D视觉市场约为45亿元,年增长率为35%。GGII预测,到2027年,中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将突破560亿元,其中2D视觉市场将超过400亿元,3D视觉市场将近160亿元。这意味着在未来四年内,机器视觉还将有360亿的市场规模待开发,为相关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在这片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虽然有些企业选择退出,但更多企业选择迎难而上。据高工机器人统计,截至2023年底,中国机器视觉企业数量已超过1000家,年增长率保持在13%以上。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自有的机器视觉品牌已超过400家,覆盖了机器视觉产业链的多个环节。这些企业在技术创新、应用领域拓展和市场策略上各有千秋,共同推动着整个行业的前进。
在机器视觉的各个细分领域,国内企业均展现出积极的布局态势。例如,在图像传感器领域,奥比中光、中科融合和南北微电子等企业正逐步替代外资品牌;光源部分,国产化率已高达90%以上,涉及的企业众多,包括奥普特、康视达等;镜头部分,虽然目前产品主要集中在低端,但普密斯、东正光学等企业已在积极布局,国产化率已达80%左右。

在2D相机领域,国内工业相机取得了显著进步,国产化率超过70%,布局企业如海康机器人、大恒图像等;而3D相机方面,国产产品与国外差距正在缩小,梅卡曼德、奥比中光等企业正在重点布局。同时,智能相机领域高端市场仍以外资为主导,但国内企业如海康机器人、华睿科技等正在从中低端市场开始切入。

此外,在读码器、工控机、视觉软件等零部件环节中,也涌现出如思谋科技、华睿科技、海康机器人等一批优秀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打破现有市场平衡、寻找新的增长点,已成为机器视觉企业的共同挑战。为了抢占市场先机,多数企业都采取了“守”+“攻”的策略。
早在2021年,受益于锂电池企业产能的迅速扩张以及电商物流市场的迅猛发展,3D视觉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其市场规模增速一度高达100%以上。然而,在2022年,受区域性疫情的影响以及3C、物流等下游需求的疲软,3D视觉市场的增速出现了显著的下滑。

经过2023年市场的持续探底,2024年3D视觉市场终于迎来了转折点。尽管锂电池领域成为了机器视觉产业链厂商的竞争焦点,但不少企业已经开始将目光投向了光伏领域。同时,3C行业也再次成为了众多机器视觉相关企业的重点发展对象。

据埃科光电市场总监预测:“3C行业有望在2024年迎来换期潮,预计市场将有一波显著的放量。”盛景智能机器视觉所长曹恩华也表示:“近1-2年是3C行业的窗口期。”甚至有企业直言:“2024年将会是3C行业的大年。”

在此背景下,多家机器视觉相关企业如纳研科技、新拓三维、明锐理想科技等纷纷将重心聚焦于3C领域。此外,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领域也成为了今年众多机器视觉相关企业的新宠。由于汽车行业正大力推行100%全检,各工艺场景均释放了巨大的视觉需求,为机器视觉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此形势下,盛景智能计划在2024年进一步优化汽车行业产品,实现全工艺段的全面应用落地,并致力于在行业内取得视觉应用的关键突破。另一家企业先临三维也已将其高精度三维视觉技术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领域,并计划持续发力。洛微科技同样将车载领域作为今年的重点布局对象。

然而,对于半导体领域,尽管已有企业开始进行布局,但普遍表示当前不会将其作为重点发展对象。有企业负责人分析指出:“半导体产品对技术要求极高,早期产品缺乏稳定性、可靠性验证的情况下,许多企业会持谨慎态度。”
在过去的两年里,机器视觉行业面临了不小的挑战。尽管领先企业仍在增长,但中小企业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使得行业内的价格竞争愈发激烈。海伯利安的创始人刘希深知,要想脱颖而出,企业必须进行技术创新。然而,他发现,许多国内企业在追求创新的同时,由于过于保守而不敢大胆尝试,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增长。

刘飞也强调了大企业如海康机器人、大华科技的加入,使得竞争更加激烈。他认为,中小企业需要加大产品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实力,并不断推出新产品,以应对这种挑战。

确实,当前机器视觉行业的整体市场表现并不理想,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机会。埃科光电的市场总监指出,机器视觉涉及众多行业,市场容量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企业不应仅仅与大厂争夺同一市场,而应寻找尚未开发的细分市场,抓住信息差,避免深度内卷。

面对市场竞争的加剧,埃科光电等企业也在积极调整策略。他们一方面将在产品端进行持续创新,丰富产品线;另一方面,也将调整营销策略,以适应市场变化。同时,洛微科技等企业提出了差异化的竞争策略,并推出了具有高精度激光雷达产品和差异化感知解决方案的新产品,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此外,海外市场也成为了机器视觉相关企业的重要战场。多家企业如埃科光电、思谋科技、百子尖、洛微科技等,都已将海外市场作为2024年的布局重点。他们希望通过拓展海外市场,进一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刘飞表示,洛微科技将依托国内市场优势,积极进军海外市场,探索更多盈利机会。曹恩华则建议,在稳固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应着重在海外市场寻找增长点。先临三维的负责人透露,该公司的海外营收已占据总营收的60%,产品已成功销往全球100余个国家和地区,累计交付高端三维视觉扫描仪设备超过10万套。百子尖的负责人也透露,公司2023年海外营收占比已达40%,并计划在2024年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
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和技术创新加速,机器视觉在海外市场的潜力正逐渐释放,为相关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要成功进军海外市场,企业必须面临技术创新、市场适应、文化差异和国际竞争等多重挑战。

综上所述,机器视觉技术在未来发展中的潜力不可估量。随着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关键技术的持续进步,其应用领域将不断拓展,从传统的制造业延伸至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医疗健康和农业自动化等多个领域。
此外,随着全球化经济的不断推进,跨行业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愈发密切,这为机器视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搭建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各行业间的深入交流与协同合作,将有力地推动机器视觉技术的跨界应用,不断激发其创新潜力。同时,国际化市场的持续拓展,无疑将为机器视觉技术注入新的活力,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进而推动世界经济的稳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