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视觉领域的领先企业评出,众多创新型企业脱颖而出
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正深刻影响着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机器视觉,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关键分支,近年来在工业制造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特别是在中国,这一拥有庞大制造业基础的国家,机器视觉的活跃度更是日益增强。据权威机构预测,到2025年,我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将高达46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惊人的36%。
机器视觉的本质在于赋予机器以“视觉与智能”,通过机器替代人工进行物体识别、测量和判断。在工业应用中,机器视觉展现了显著的优势。它能够消除人眼标准的不一致性,制定更为严格的行业品质管控数字标准,同时在高速、高光谱、高分辨率、高灵敏度以及高可靠性等多个方面全面超越人眼的极限。
当前,随着工业自动化技术的智能化升级,工业领域对机器视觉技术的需求日益旺盛,从而推动了工业机器视觉技术的不断进步。如今,工业机器视觉系统已广泛应用于电子制造、包装印刷、汽车制造、食品饮料等多个生产性行业及服务性行业。
为发掘工业机器视觉领域的创新型企业,树立行业标杆,并为机器视觉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提供有益借鉴,我们联合《通信产业报》全媒体,依据企业提交的申报材料和专业编辑的提名,从技术创新、行业应用及市场影响力等多个维度,评选出2023年工业机器视觉领导者TOP20。
纵观整体榜单,入榜企业在多个方面均展现出卓越实力。特别是在技术创新、市场应用及产业协作上,这些企业均取得了显著成就。在光源、工业相机、图像采集以及软件和算法平台等核心领域,它们均扮演着行业领头羊的角色。值得一提的是,工业相机、采集卡等核心部件与算法软件,作为机器视觉价值的关键部分,其成本占据了工业视觉产品总成本的八成。然而,这些入榜企业凭借深厚的研发技术积累和软硬件技术优势,不仅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还实现了较高的毛利率。其中,奥普特作为国内光源市场的佼佼者,其产品种类丰富,打破了国际品牌的垄断地位。
同时,海康机器人以卓越的市场竞争力荣登榜单首位。数据显示,2019至2021年间,海康机器人在国内机器视觉市场的占有率持续攀升,分别达到6.16%、10.12%和12.46%。这充分证明了其在市场上的强劲实力和不断增长的影响力。
从地域分布来看,入榜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发达的地区,如广东省、江浙沪等。具体而言,浙江省以6家企业位列最多,上海市和广东省各有4家企业上榜,江苏省、北京市和山东省也有企业入选。在机器视觉检测设备、算法与集成方面,广东省布局完善;而江苏省与浙江省则在设备制造及系统集成领域占据优势。
综上所述,中国机器视觉产业的上中游企业主要集中在广东、江浙沪等东部地区,而中部、西部与北部地区的机器视觉企业相对较少,尚处于发展阶段。
与此同时,这些入榜企业都在积极布局人工智能领域。微亿智造专注于工业人工智能与机器视觉的融合,提供集“视觉感知模组、机器人智能控制、工业AI算法及云计算能力”于一体的智能视觉系统。他们致力于通过轻量级人工智能技术,助力传统企业提升产能质量,进而推动区域产业的升级转型。而中移(上海)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则充分利用5G技术与人工智能,自主研发出基于OnePower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云边端一体化工业AI视觉检测产品。该产品能进行多环节、多维度的诊断分析,形成闭环管理,有效降低因产品缺陷导致的生产损失。
此外,工业机器视觉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除了国内领军企业外,众多中小型企业和初创公司也在积极布局该领域。他们希望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差异化来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例如,思谋科技和赤霄科技等企业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等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底蕴,正通过工业机器视觉技术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
当前,我国正加速数字化转型进程,推动智能工厂建设规模的扩大和水平的提升。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的建设数量已接近万家,对工业机器视觉的需求也在不断攀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目前中国机器视觉的核心组件设备主要依赖国外企业,但国内企业也在积极布局关键技术领域。据行业第三方机构发布的《2023机器视觉产业发展蓝皮书》显示,2022年中国市场机器视觉各大核心部件的国产化份额均已超过70%。其中,光源的国产化率更是高达90%以上,镜头、2D相机和3D相机的国产化率也均有显著提升。此外,中国3D视觉市场在2022年的增速接近60%,众多国产厂商开始在该领域崭露头角。
随着工业互联网时代的蓬勃发展,工业场景对机器视觉技术的需求日益旺盛,这必将进一步推动工业机器视觉技术的持续进步。展望未来,随着国内工业机器视觉厂商在产品种类上的布局日益精细化,其替代率将逐步攀升,而本土化发展也势必成为机器视觉产业未来发展的主旋律。同时,人工智能对工业数字化的深刻影响仍在持续,在新型工业化征程中,机器视觉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将不断拓展其广度和深度。愿工业机器视觉产业以行业标杆企业为引领,持续推动产品的更新换代与技术水平的提升,深耕制造业数字化细分场景,为推动更高质量的工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贡献智慧与力量。